很难相信,在离第138届广交会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外贸大省”广东竟然花大力气办起了以“内贸”为主题的“广东优品展”,这多少让人有些意外。带着疑问,在开幕的当天,记者走进展会现场,却遇到了不少老面孔:参加了多年传统广交会的“老品牌”“老外贸”都来了。备战广交会那么忙,这些企业为什么还要“见缝插针”来参加“内贸版”广交会?他们的答案竟然出奇地一致:希望能够增加在国内市场的“曝光量”。
01
“老外贸”不当“i人”
“内贸版”广交会吸引力十足
经历过“外贸风浪”,这些广东“老字号”们告诉记者,很多外贸企业开始真正意识到:在国外“叫得响”,但如果要抓住国内市场,也得学会“拼流量”。作为传统的外贸企业,“老外贸”余魏豹说得更直接:无论内贸、外贸,只要有机会曝光,就不能当“i人”。在展会现场,余魏豹一边介绍专门为国内市场改进的冰箱产品,一边坦言,一定要符合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比如,相比国外市场,国人更习惯玻璃门、全嵌入式的大容量冰箱,一定要符合国内家居美学。
有类似想法的还有来逛展的老外们。在现场,记者碰到了不少海外采购商,一问才知道,在2100多家采购商当中,竟有160多家来自国外。
02
老外们化身“老江湖”
兴奋逛展 选品独到
为啥一场以“内贸”为主题的展会上,会吸引那么多外国人参加?来“打前站”的丹麦采购商迈克尔在中国已经生活工作了二十多年,他告诉记者,他所工作的北欧采购企业,专门负责在广东采购各类商品销往丹麦、瑞典等国家的商超。
跟着老外逛展,有时候不得不佩服这些“老江湖”们的选品眼光。他们告诉我,在中国做生意,不要拒绝任何一次握手,不要错过任何一次入场的机会。中法工商会常务副会长柏纪言告诉记者,尽管知道这是一场主题为“内贸”的展会,但他们依然希望能够探索和了解先进制造与先进材料领域的新产品。
结果也并没有让他们失望,柏纪言说,许多高水平的企业在这次展会上亮相,不但带来了新产品,也为下一步合作带来了解决方案。
03
“内贸”企业
也要扩大海外“朋友圈”
做惯了外贸的企业,希望寻求更多拓展国内市场的渠道,而本就擅长“内销”的企业,却在这里“意外”结识了不少外国客商。一家潮玩企业的负责人肖森林说,虽然外贸并不是他们的主要业务,但依然吸引了外国采购商前来洽谈合作。特别是澳大利亚的采购商面对他们的新产品发出惊叹,让肖森林也十分意外。
中国市场参与者不分内外,是因为内外两个市场早已密不可分。跟上节奏、内外兼修,中国企业也不会只“走老路”。应对挑战,一直悬挂在展会现场的“广交世界 互利天下”或许才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