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哈尔滨8月28日电(杨海全)8月28日,“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黑龙江低温黑土区春玉米、粳稻全程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启动。
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粮食生产的“压舱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但存在黑土耕层变浅、水肥药利用效率较低、光热资源不足、雨热资源分配不均、作物抗灾能力差、病虫草害多发、秸秆还田和机械化配套栽培技术缺乏等问题。
该项目吸纳了黑龙江省内农业研究主要的科研单位、大学、农技推广部门,采用多学科、多部门联合攻关;以成熟技术优化与集成、展示为核心,集成创新与技术储备研究相结合;立足新型农业主体(合作社、种植大户、科技园区),建立“三区”示范机制,强化技术扩散途径的显示度。项目以提高产量和生产效率、资源利用效率为主攻目标,将集成的三大生态类型区生产技术体系在相应辐射区进行大面积示范,充分发挥生产辐射带动作用。
项目将集成配套黑龙江低温黑土不同生态区春玉米、粳稻全程机械化丰产增效技术体系3—4 套,水资源和化肥利用效率将分别提高10%以上,光热资源利用效率提高15%、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损失率降低2%~5%,生产效率提升20%,节本增效8%以上,产后储存损失率降低4%~6%,项目区技术应用累计3300万亩,单产较“十三五”项目实施前三年平均提高5%左右,增产粮食82.5万吨,增加经济效益15.2亿元。